重要提示: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参考。因本订阅号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南京史密斯热水器售后维修电话,若您并非中信建投客户中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您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文|马鲲鹏 李晨
本次7天期OMO利率、LPR同时对称性下调,表明LPR定价将换锚,7天期OMO利率或将成为主要政策利率。以短端利率作为政策利率的“牛鼻子”,有望加强政策利率与负债端利率的联系,能够有效缓解当前银行资负两端定价调整不同步带来的息差压力。考虑到取消手工补息、以及未来存款利率下调带来的负债成本压降,本次降息对银行息差影响可控,符合预期。且此时降息信号意义明显,政策端大力推动经济稳中向好的决心和信心明确,期待三中全会后更多、更明确的稳增长政策能够发力起效,推动经济企稳复苏的趋势更加明显,从而带动银行板块beta的整体改善。
7月22日,央行发布公告: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由此前的1.80%调整为1.70%。此外,7月LPR报价出炉:1年期LPR报3.35%,5年期以上LPR报3.85%,均环比下降10bps。
1、LPR定价换锚,7天期OMO利率或将成为主要政策利率。7月22日,央行将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下调10bps至1.7%,并将OMO操作调整为固定利率、数量招标。同时7月1年期、5年期LPR均分别下降10bps至3.35%、3.85%。由于此前7月MLF不动,央行此番操作的信号意义明显,标志着政策利率体系的调整已经开始,7年期OMO利率将逐步取代1年期MLF成为LPR的“定价锚”。对于这一调整,央行此前已给出预期引导:央行潘行长在陆家嘴论坛上明确表示:“未来可考虑明确以央行的某个短期操作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目前看,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已基本承担了这个功能。其他期限货币政策工具的利率可淡化政策利率的色彩,逐步理顺由短及长的传导关系”,因此本次调整也在市场预期之内。
以相对短端利率作为政策利率的“牛鼻子”,加强了政策利率与负债端利率的联系,有利于缓解银行息差压力。从利率传导体系来看,由于当前存款端利率主要参考1年期LPR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OMO成为主要政策利率后,利率的主要传导路径将调整为7天OMO政策利率—资产端LPR定价、10年期国债收益率—负债端银行存款利率。一方面,以相对短端利率作为政策利率的“牛鼻子”,更能实时的反应市场化利率水平,能够解决政策端提出的“当前LPR报价与最优质客户贷款利率之间出现一定偏离”的问题,也便于引导实体企业融资成本下降。另一方面,本次调整后加强了政策利率与存款利率的关联性,未来通过控制好OMO利率与存款端利率的平衡,也能够有效的缓解当前银行资负两端定价调整不同步带来的息差压力,使银行在支持实体经济的同时能够保持自身息差稳定。
2、本次降息符合市场预期。通过OMO对称性降息,叠加取消手工补息、以及未来存款利率下调带来的负债端成本压降,本次降息对银行息差影响可控。“经济弱复苏+LPR传导机制调整的政策引导明确”双重因素下,市场对下半年降息已有预期。一方面,二季度整体经济环境仍处于弱复苏,5-6月连续两月PMI处于荣枯线之下,整体偏弱的社融数据也侧面反应了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情况,因此推动社会融资成本下降等稳增长政策仍需持续发力。另一方面,此前金融时报已明确提出“当前LPR报价与最优质客户贷款利率之间出现一定偏离,未来还需要加强报价质量考核,减少偏离度。”,已为调整LPR报价机制后出现政策性降息做出了市场预期引导。
根据测算,本次OMO及LPR降息对上市银行24、25年净息差综合影响分别为1bp、3.6bps左右。假设资产端贷款、同业资产、债券投资的利率均下降10bps。负债端同业负债、应付债券利率也对称性下降10bps。根据测算,LPR下调预计影响上市银行24年、25年贷款收益率分别为-0.5bp、-2.4bps。同时在资产负债两端利率对冲的情况下,OMO利率下调对24年、25年净息差影响分别为-0.5p、-1.1bps。综合来看,本次OMO及LPR降息对上市银行24、25年净息差综合影响分别为-1bp、-3.6bps左右,分别影响24、25年净利润0.9%、3.5%。但考虑到二季度手工补息的取消已经为银行带来了一定负债端成本的优化,且随着1年期LPR的下调,与之挂钩的存款利率也将很快迎来下调,预计本次降息对银行净息差的影响整体可控。当前静态假设下,若3M-3Y期各类型存款也随着下降10bps,则本次降息对上市银行24年净息差的影响中性,影响25年净息差2.4bps。
3、当前时点降息信号意义明显,稳增长政策继续发力,政策端大力推动经济稳中向好的决心和信心明确。从二季度的经济数据情况来看,当前经济环境仍处于缓慢渐进复苏的进程中。而二十届三中全会中明确了“坚定不移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政策要求,若要达成全年5%左右的24年GDP的经济目标,预计下半年GDP增速需较二季度企稳回升,而当前新旧动能转换下,仅靠经济内生式、自发式的企稳有一定难度,因此稳增长的政策仍需持续落地,来推动经济保持向好的趋势。在三中全会刚刚结束的重要时点,央行降息并改革LPR锚的信号意义十分明显,一方面坚定的表明政策端推动经济稳中向好的决心,坚定资本市场信心。另一方面也反应了央行希望在进一步推动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的同时,也能一定程度上保障银行息差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4、投资建议:本次7天期OMO利率、LPR同时对称性下调,表明LPR定价将换锚,7天期OMO利率或将成为主要政策利率。以相对短端利率作为政策利率的“牛鼻子”,更能实时的反应市场化利率水平,也有望加强政策利率与负债端利率的联系,能够有效的缓解当前银行资负两端定价调整不同步带来的息差压力,反应当前央行希望保持息差稳定的政策导向。降息影响来看,考虑到取消手工补息、以及未来存款利率下调带来的负债端成本压降,本次降息对银行息差影响可控,符合预期。且此时降息信号意义明显,政策端大力推动经济稳中向好的决心和信心明确,期待三中全会后更多、更明确的稳增长政策能够发力起效,推动经济企稳复苏的趋势更加,从而带动银行板块beta的整体改善。
银行板块配置上,宏观经济复苏较缓,银行业基本面继续筑底,银行股投资按照基本面从强到弱的“选美”策略受经济预期和板块beta影响较大,在当前环境中仍有压力,从确定性强、实现置信度高、安全边际充分等因素出发,高股息策略仍应是银行股投资的主线思路。
(1)经济复苏进度不及预期,企业偿债能力削弱,资信水平较差的部分企业可能存在违约风险,从而引发银行不良暴露风险和资产质量大幅下降。(2)地产、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等重点领域风险集中暴露,对银行资产质量构成较大冲击,大幅削弱银行的盈利能力。(3)宽信用政策力度不及预期,公司经营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不可持续,从而对公司信贷投放产生较大不利影响。(4)零售转型效果不及预期,权益市场出现大规模波动影响公司财富管理业务。
马鲲鹏:中信建投研究所董事总经理、研委会副主任、金融行业负责人、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十余年金融行业研究经验,对银行业研究有深刻认识和丰富经验,新财富、水晶球等最佳分析师评选第一名。英国杜伦大学金融与投资学硕士。李晨: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硕士,银行业分析师。多年银行业卖方研究经验,2017-2022年新财富、水晶球等最佳分析师评选上榜团队核心成员。
]article_adlist-->证券研究报告名称:《LPR“换锚”、降息符合预期, 稳增长政策继续发力》
对外发布时间:2024年7月22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
马鲲鹏 SAC 执证编号:S1440521060001
李 晨 SAC 执证编号:S1440521060002
近期热门视频]article_adlist-->更多精彩视频,尽在中信建投证券研究视频号,欢迎关注~]article_adlist-->免责声明本订阅号(微信号:中信建投证券研究)为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中信建投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订阅号内容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建投的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中信建投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于中信建投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订阅者若使用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而对其中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误解。提请订阅者参阅中信建投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
中信建投对本订阅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来源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依据中信建投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中信建投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观点。
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并非投资决策服务,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构成对接收本订阅号内容受众的任何投资建议。订阅者应当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根据本订阅号内容做出的任何决策与中信建投或相关作者无关。
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仅为中信建投所有。未经中信建投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发布或引用本订阅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亦不得从未经中信建投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订阅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article_adlist-->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