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罗曼
人工智能(AI)浪潮之下,港交所再一次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自我革新决心,以适应科技潮流。去年3月31日,港交所推出18C章上市新规,旨在吸引高增长潜力的特专科技公司赴港上市。
“18C章是我在上市科时完成的最后一章上市新规。它既能真正照顾到实体经济的需要,又能配合国家新质生产力战略发展目标,让港股市场不仅可以为‘软科技’提供融资服务,也可以服务好‘硬科技’。”港交所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近日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作为港交所首位女性CEO,陈翊庭履新刚满5个月。她表示:“现在要思考的东西很多,不仅要继续优化上市制度,服务好实体经济的需要,同时还要让互联互通运营得更加畅通无阻,努力把流动性提升上去,继续丰富交易产品等。”陈翊庭强调,中国战略是港交所的核心,因为国际投资者很看重内地市场的巨大机遇。
优化上市制度
提高港股含“科”量
顺应新经济不断壮大的潮流,港交所于去年3月顺势推出18C章上市制度新规,为暂时未实现盈利的五大特专科技行业提供新的上市机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硬件和软件、先进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以及新食品及农业技术。今年6月13日,晶泰科技成为港交所特专科技公司上市新规“第18C章”项下的第一股。
18C章上市新规是陈翊庭在领导港交所上市科时完成的最后一个章节。背后的细节,她记忆尤为深刻,“正值2021年,当时跟一位创投界的前辈聊天,他问起港交所是否考虑过怎么服务‘专精特新’科技公司来港上市。仔细研究后,我认为吸引这些公司来上市可以真正服务实体经济,也非常契合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目标。香港作为一个国际融资平台,在服务新经济公司时不能缺席。尤其对一些敏感行业的高科技公司来说,香港上市渠道对他们尤为珍贵。”
“其实香港作为国际融资平台服务新经济公司,也经历了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港交所2018年开始全面拥抱新经济,但这里面更多的是‘软’科技公司,没有太多‘硬’科技。18C就是冲着硬科技公司去的,可以说是专门为它们量身定制的上市规则,这一类企业跟18A(生物医药企业)有相似之处,都需要经历漫长的研发和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做出一个产品,但是产品一旦出来,可能会爆发出巨大的潜力。”陈翊庭说。
陈翊庭透露,现在还有更多的企业正在根据18C章新规筹备上市。今年以来港交所已经迎来40只新股,就新股发行数量而言,在全球交易所当中,港交所目前排名第三,截至7月24日,正在处理的上市申请有106宗。
值得一提的是,18C推出后市场反响并不如18A推出时火热,对此,陈翊庭说:“凡事都有一个过程,有些企业可能考虑到目前估值不够高,在等待上市时机。但我的建议是,企业在估值不高的时候也可以先IPO,等到市况好转的时候进行再融资,因为IPO只是开始,后续再融资对企业的发展也至关重要,而港股市场再融资的工具有很多。”
数据显示,过去10年,港交所新股融资总金额约为2940亿美元,累计首发募集资金领跑全球,2018年系列上市制度改革以来,新经济公司贡献了香港金融市场65%的新股集资额,其中通过18A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已有65家,不仅满足了企业的融资需求,同时也推动了整个生物科技融资生态圈的形成。
加强与内地合作
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对于未来如何持续优化港股市场生态圈,扮演好连接内地与世界的“桥梁”角色,陈翊庭称这是任职以来的一项重要课题。“我们有很多优势,粤港澳大湾区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上市资源,这一区域在制造业、科技创新、人才等方面有非常大的竞争力,所以未来将加强两地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也会提升香港资本市场及整个大湾区的全球竞争力。”
陈翊庭补充说,在资本市场发展方面,香港作为国际融资中心,会不断优化上市机制,为大湾区的经济发展尤其是科技创新发展提供融资支持。大湾区的优质科创企业在香港上市,将有利于香港金融市场丰富投资产品生态圈,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此外,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庞大的经济体量和快速增长的市场,为香港金融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客户基础,有利于香港作为国际财富管理中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及风险管理中心的发展。
而在金融创新与合作方面,香港可以利用大湾区内其他城市先进的金融科技,与大湾区内城市开展合作,共同推动金融创新。
陈翊庭认为,港交所与沪深北交易所合作空间巨大,几个交易所可以错位发展、形成互补优势。“我们在照顾不同企业、不同投资者的需求上各有侧重,共同建设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互联互通是一道
永远做不完的题
2014年4月10日,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复开展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正式开通,成为中国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标志性动作。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正式开通。至此,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架构全部完成。这一足以载入历史性的创举,利用资金原路返回的闭环设计,实现了资本管制下的港股和A股的互联互通。
随后几年中,北上资金与南下资金开始为A股和港股市场结构带来一些长期的、深远的、有益的改变。数据显示,截至7月30日,港股通南向资金累计达3.3万亿港元,内地亦通过沪深港通累计吸引人民币1.77万亿元外资,互联互通机制刺激了两地市场的交投活跃。
陈翊庭表示,10年有效运行足以证明互联互通的经验可以复制,接下来就是继续根据投资者的投资需求,提供更多样化的产品,继续优化互联互通机制。
用陈翊庭的话说,互联互通就像是一道永远做不完的题。从股票通开始,逐步扩展到债券通、ETF通、互换通等多个领域,并且还在不断扩容。互联互通机制同样不断优化,实行取消总额度限制、提高每日额度、拓宽标的类别和证券范围、建立北向投资者识别码和南向投资者识别码制度、优化交易日历等系列改革举措。
2024年4月1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其中重要的一条是支持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陈翊庭透露,两地交易所正就业务方案进行探讨和完善,争取早日推出。
谈及互联互通下一步想要做的事情时,陈翊庭表示,这一领域将有很多可以探讨和研究的方向,比如衍生品能否纳入,大宗商品能否纳入,每个产品需要考虑的因素不一样,难度各异,同时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我希望可以做到让两边的投资者能投资他们想要投资的任何产品,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这个市场永远充满想象。”
聚焦流动性
提升国际吸引力
直面问题才会解决问题。近年来,港股流动性不足一直被市场诟病,而流动性是反映市场深度和广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陈翊庭向记者表示,影响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周期性的因素,这个是港交所无法改变的;另一个则是结构性问题,这是港交所可以解决的。
如何理解周期性因素波动?陈翊庭举例称,比如在全球高息环境下,投资人自然而然会有动力把钱从股票市场转入货币市场,甚至直接把钱存银行定期,享受无风险的年化收益率。
而结构性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比如即将在9月23日生效的恶劣天气下维持市场正常交易的安排。“不要小看这一举动,这个措施可以让投资人的风险管理计划不被打乱,从而继续交易,这将是确保我们在任何天气下都能够于交易时间内为投资者提供服务的关键举措。”
此外,港交所于6月28日刊发咨询文件,建议下调香港证券市场最低上落价位,包括证券市场股票、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及股本权证等衍生品的最低上落价位。
“我们会采取很多方式提升股票市场流动性,比如研究能否降低每手股票买卖的单位,将某些股票一手100股交易降低到50股甚至10股等。但是,香港有500多家大大小小的券商,如果要改变每手股票买卖的单位,对他们影响会很大,券商能否承受这样的变革,也是我们要考虑的因素,所以这方面的改革并不容易,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但我们会一步一步来。”陈翊庭表示。
而在吸引国际上市公司来港方面,港交所也铆足了劲,将国际交易所纳入认可证券交易所名单,进一步加强区域互联互通,便利国际公司在港交所申请第二上市。
采访进行到最后,陈翊庭总结了任职5个月的感受,她认为,初衷非常重要。“首先,运营好一个交易所,投资者、企业、产品、基础设施、科技赋能五大元素缺一不可,他们凝结成一个生态圈。我们的成功会带动很多人的成功,如何让更多投资者参与进来,就需要我们不断上新,丰富产品生态,这里面最核心的就是中国战略,这是港交所的王牌,国际投资者跟香港打交道看中的是中国机遇;其次是科技,我们会自主研发自己的衍生品交易平台;最后,拓展新的业务板块,比如碳交易、大数据、数字资产等。”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责任编辑:郝欣煜 南京史密斯热水器售后维修电话